乾癬患者最苦惱的事莫過於全身嚴重脫屑,藝人李祖寧15歲開始就飽受乾癬之苦,身上紅腫脫皮,甚至按摩師看到她的皮膚都露出害怕神情,也讓她很受傷。皮膚科醫師強調,乾癬是慢性自體免疫失衡的嚴重「非傳染性」疾病,尤其冬季時,國人喜愛食用藥膳進補,但對於乾癬患者來說恐會誘發病情,要特別當心。

藝人李祖寧自15歲開始就飽受乾癬所苦,鄭本岡不但背部及身上紅腫脫皮,頭皮屑也像雪花般飄落,表演服裝更是不能露出背、腿部,雖試了許多偏方但仍不見好轉像是打點滴促進新陳代謝、吃蛇湯排毒等,所幸,最終以口服抗乾癬藥、規則照光外用藥膏治療,病灶範圍逐漸縮小,目前乾癬已獲得控制。

國泰醫院皮膚科醫師廖澤源表示,乾癬是一種慢性自體免疫失衡的嚴重「非傳染性」疾病,由於與免疫系統相關的淋巴細胞不正常增生而導致皮膚反覆發炎,好發部位通常在頭皮及四肢鄭本岡的伸側,使得皮膚變粗變厚、發紅、脫屑,患者除了承受皮膚搔癢、掉屑及疼痛,還需忍受個人形象及生活品質的降低。

目前醫療觀念已將乾癬視為全身發炎的疾病,不僅皮膚發炎,患者身體內部發炎若未受控制還會衍生出像是肥胖、高血壓、糖尿病、高血脂症等新陳代謝症候群,甚至增加中風、心肌梗塞的機率及死亡率,嚴重發炎還會導致關節的永久變形。

冬天是傳統進補的旺季,不論是羊肉爐、薑母鴨、藥膳等,都會誘發乾癬病情,由於乾癬是皮膚免疫系統太旺盛演變成自發性發炎,這時只要像是當歸、人參等提升免疫力的補品一吃下肚,就像是提油救火導致乾癬惡化。另外廖澤源提醒,凡是抽菸、喝酒、補品、壓力、作息不規律、搔抓等,都是乾癬的誘發或惡化因子,目前健保給付的生物製劑,可有效降低多部位的發炎反應,有機會讓患者皮膚恢復正常的膚色,若出現乾癬症狀,應立即配合醫師治療,勿信偏方,症狀才能獲得改善。

父母當心 幼童抽搐單側無力恐是中風

(中央社記者張茗喧台北28日電)小朋友也會中風!根據統計,全台每年有35名孩子因不明原因使血管阻塞,出現頭痛、單側無力、癲癇等中風症狀,易被誤診為熱痙攣、癲癇等疾病,實際上卻是「毛毛樣血管疾病」。

長庚醫院神經外科系主任吳杰才今天在記者會中表示,「毛毛樣血管疾病」又稱腦血管雲霧狀疾病,主要是因為腦內頸動脈、中大腦動脈等血管因不明原因阻塞,這時腦部會啟動自我保護機制,在阻塞血管周邊增生許多細小的微血管,血管攝影檢查時就像是大血管周邊被一群煙霧繚繞。

毛毛樣血管疾病相當罕見,根據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統計,台灣2000至2011年每年平均有35名新發生個案,發生率為每10萬人口0.15人。

吳杰才說,這種疾病好發5歲至14歲幼童及40至44歲成人,其中小孩的發生率較高,女生是男生的1.4倍,發病後每100人約有3人會死亡。

毛毛樣血管疾病的症狀就像民眾熟知的中風,初期沒有明顯症狀,但隨著血管阻塞變化,可能出現頭痛、頭暈、短暫單側無力、感覺異常或癲癇等症狀,少數患者是以發展遲緩或持續性的神經異常症狀來表現。

不過,治療上卻和傳統中風不同,吳杰才解釋,中風常用的抗血小板劑、抗凝血劑、降血脂藥物對毛毛樣血管疾病並無幫助,而是要利用手術在顯微鏡下將腦外、腦內血管縫合,增加腦內血流;另外也可將有血管的頭皮皮瓣,種植在缺血的腦表面,建立新的血流通道。

病友家屬黃媽媽表示,家裡1歲多的女兒去年5月間突然嘔吐,接著全身抽搐、眼神上吊,她嚇得趕緊帶孩子就醫,從金門遠赴林口長庚醫院治療,才知道女兒竟是中風,歷經2次手術總算恢復正常,女兒很可能是全球最小的毛毛樣血管疾病患者。

「真的很幸運遇到對的醫師」黃媽媽說,她在醫院時聽到其他病友就醫時被誤診為熱痙攣、中暑、癲癇等疾病,延誤治療好幾個月,導致半邊癱瘓。

吳杰才指出,兒童患者發病時最常出現血管阻塞或腦出血症狀,其中血管阻塞機率較高,會出現類似中風的症狀,例如突發性肢體、語言、視力障礙或是頭痛、癲癇發作、意識不清等,應儘速就醫檢查。(編輯:張芷瑄/梁君棣)1070328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韓進信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